文教頻道
沙涌村:僑情深遠綿長 古村再煥新生
發(fā)布時間:2022-09-05 來源:中山日報


    俯瞰沙涌村。


    由僑房改造活化的馬家槍培訓基地。


    “中國百貨先驅”馬應彪的雕像。

雨霽初晴,碧空如洗。午后探訪南區(qū)沙涌村,遠遠看到威嚴大氣的宋帝遺跡牌坊兀然矗立在村口,提醒訪客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村。轄區(qū)面積僅2平方公里的沙涌村有著900余年歷史,宋帝遺跡牌坊、鎮(zhèn)龍閣、馬應彪紀念公園等歷史古跡猶如繁星訴說著歲月的磨練;宋末良臣馬南寶,近代百貨先驅、先施公司創(chuàng)辦人馬應彪等名人故事,馬氏族人可以為你娓娓道來。

“沙涌村是著名的華僑古村,眾多華僑繼承了愛國愛鄉(xiāng)、熱心公益、尊師重教的傳統(tǒng),他們捐建的項目持續(xù)運營多年,至今仍發(fā)揮著作用,造福村民?!鄙秤拷浡?lián)社黨支部書記馬杰良最近忙著跟進沙涌學校整體提升項目?!吧秤空诖蛟熘猩教厣肥痉洞澹磥硪慌烧艿膬S房將修葺一新,像待嫁的‘姑娘’一樣,等待合適項目加入運營?!?/p>

僑跡探尋

中山最早女校不改“學堂”本色

行走在沙涌村街巷,放眼望去,僑房隨處可見,懷舊民國風撲面而來。沙涌歷史文化街區(qū)形成于清末民初,許多小巷散布其中,共同構成了魚骨狀的街區(qū)格局,南起教忠街、應彪路,北至長興街、橫嶺九街,西起仁和三巷,東至澤秀街,面積15.97公頃。

在沙涌村93座僑房中,最著名的要數(shù)先施公司創(chuàng)辦人馬應彪先生的私人住宅——馬公紀念堂。坐落于南寶大街的馬公紀念堂,堂前高大的蓮霧樹掛滿粉嫩的果實,與建筑一道見證百年風雨。這里匯集仿羅馬穹頂式的“一元堂”、仿英鐘樓式的“南源堂”,仿西班牙式的婦兒院(沙涌先施學校)三座建筑。

“一元堂相當于馬家的‘西式祠堂’,主要功能是招待客人,如今是村的綜合文化室。南源堂暫不開放,只有婦兒院仍在履行著最初的教育職能。”馬杰良說。婦兒院興建于1933年,這座有著鵝黃色外墻、潔白純凈屋檐的建筑,散發(fā)著一股溫柔恬靜味道,默默承載著一代代沙涌人的童年記憶。

據(jù)說,馬應彪最初的目的是為了給村里的孩子們提供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幫助村民學認字、長文化。后來因為學堂場地有限,難以滿足全村人的需求,就把這棟樓改為“在明女校”,專門向婦女、兒童傳授文化知識。為確保教育質量,當時的教具都是從香港購置,堪稱當時國內設備最齊全的鄉(xiāng)村婦女學校,也是中山最早的婦女學校。

隨著時代的變遷,這棟樓的功能不斷在變化?!霸诿髋!焙髞砀淖鳌跋仁D幼保健院”,簡稱“婦兒院”。1983年,又改建為沙涌先施學校。2003年,在馬應彪后裔的安排下,沙涌先施學校改建為沙涌幼兒園。多年來,婦兒院仍不改“學堂”本色,一直發(fā)揮著公益教育的功能。

華僑建筑蘊含中西文化交融密碼

“中西合璧設計風格是僑房突出的特點,在沙涌村,這個特點尤為明顯?!濒吣洗髮W華僑史研究專家張應龍站在馬公紀念堂綠樹成蔭的庭院里,細細打量“一元堂”建筑細節(jié)。“一元堂”為仿意大利羅馬穹頂式兩層建筑,旁邊“在明亭”則是中式重檐、八角攢尖頂,兩種建筑風格相映成趣。據(jù)《中山村情》記載,沙涌村榕樹仔街3號建筑有若干西式半圓卷窗,相傳為中山市最早將西式風格融入中式建筑的。

從南寶大街拐入長興街,漫步在靜謐的巷道中,恍如鉆進時空隧道?!伴L興街所在區(qū)域是沙涌村開村之地,布局講究,保留古村落的風貌?!瘪R杰良說,長興街保留大量清末明初舊民居,房屋建筑大多為青磚瓦房,墻基用花崗石砌成,民居建筑群和傳統(tǒng)格局街巷空間保存完整。

“長興街的民居青瓦白墻、整齊劃一,沒有飛檐斗拱特色,這非常符合清末建筑技術進步,工藝提高之后的特征。”張應龍介紹說,沐浴過海風海浪的華僑,他們返鄉(xiāng)建的房子,融入了西方的元素?!皟S房是華僑外出擁抱西方文化,回來改造家鄉(xiāng)的具象性的東西。華僑建筑蘊含了中西文化交融的密碼,包括外來的建筑文化,外來的建筑材料?!?/p>

市級非遺“馬家槍”滋養(yǎng)僑房保育

一片空置的僑房之中,教忠街47號一座2層小樓里顯得格外有生機。走進寬敞的前廳,在左右兩排紅纓槍的襯托下,紅底黑字“恩重紀念堂”五個大字顯得格外醒目。“恩重紀念堂”是沙涌著名華僑馬永燦為紀念父親所造。馬永燦是馬應彪的堂兄,也是先施百貨重要股東之一。如今,這里已被活化再利用,是南區(qū)龍獅武術藝術館和中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馬家槍”的訓練基地。

說話間,剪著寸頭、身穿黃色練功服、腰桿挺直的馬鈺泉迎了出來。今年43歲的馬鈺泉,是中山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作為沙涌馬家槍傳人,馬鈺泉和父親持續(xù)數(shù)十年間,接力推廣這項家族武術文化。早在2018年,沙涌馬家槍已入選中山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這里到了晚上,燈火通明,吶喊聲隨槍起落,非常熱鬧?!瘪R鈺泉說,入選非遺,為馬家槍的傳承帶來了新的契機。趁著暑假,不少家長送孩子過來學習馬家槍。

“馬家槍”一名首見于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中,是傳統(tǒng)槍法體系中重要流派之一。據(jù)傳,沙涌馬家槍由漢代伏波將軍馬援所創(chuàng),為馬氏后裔代代相傳,并廣泛流傳于嶺南及巴蜀一帶。在一代代傳承人的努力下,南區(qū)沙涌始終活躍著一批“馬家軍”。目前,跟馬鈺泉學習槍法的學員已有2000余人,

“以棍法為皮肉,以槍法為神骨。身如輕風隨云,手似青蛇渡水。這是‘馬家槍’招式的特點?!瘪R鈺泉正在向客人介紹“馬家槍”,他的兩位女兒馬靖容、馬靖棋好奇地探頭進屋張望。正值豆蔻年華的她們,已是“馬家槍”第六代傳承人,耍起來紅纓翻飛,英姿颯爽。

借助市級非遺“馬家槍”項目的運營,歷盡百年風雨的“恩重紀念堂”已成為沙涌村僑房活化的經典案例。馬永燦后裔曾回鄉(xiāng)尋根,看到祖居被活化利用得很好,對非遺項目進駐運營贊不絕口?!拔覀兂闪⒘松秤看宓泥l(xiāng)村振興促進會,通過鄉(xiāng)村振興保育平臺吸納更多的僑房保育優(yōu)秀人才?!奔嫒紊秤苦l(xiāng)村振興促進會成員的馬鈺泉介紹說,未來沙涌村將深挖僑鄉(xiāng)特色資源,以僑房保育打造全新文化景點,不斷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文創(chuàng)動能,令古老的僑鄉(xiāng)綻放新風采。

僑鄉(xiāng)人物

熱心教育的馬應彪

南區(qū)街道有眾多華僑,最杰出的當數(shù)沙涌村的馬應彪。他在香港創(chuàng)辦中國第一間百貨公司——先施百貨,譜寫中國商業(yè)傳奇故事。馬應彪衣錦還鄉(xiāng)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回饋父母、鄉(xiāng)親,為家鄉(xiāng)公益事業(yè)出力。

馬應彪自幼家境貧寒,只讀了3年私塾便輟學,深受沒文化之苦。因此,他從商之余熱心教育助學,曾在廣州的廣東女子學校、培英中學,上海的郇光、南洋商業(yè)高中等學校,任校董或校長。在家鄉(xiāng)沙涌村,他把自己的祖居改為“在明私塾”,倡辦女校、婦兒院。其后,又任石岐世光小學(含女子學校)、民生等學校校長,中山女子師范建校董事、廣東女子學校校董;捐資石岐縣立中學(今石岐一中)建課室。

“村民的孩子可以優(yōu)先入讀沙涌幼兒園,收費有優(yōu)惠。我的孫子、曾孫,都在這里上過?!苯衲?8歲的劉開枝,擔任沙涌村老人協(xié)會負責人,他的辦公地點就在緊挨著沙涌幼兒園的馬公紀念堂。指著“一元堂”里陳列的馬應彪家族建設家鄉(xiāng)、造福桑梓的展覽圖片,劉開枝如數(shù)家珍、娓娓道來。

馬應彪為家鄉(xiāng)的貢獻并不僅限于教育。除1921年3月1日落成的中山第一座公園沙涌公園外,馬應彪還在中山投資了岐關公路、四邑輪船。在沙涌村,處處可見馬應彪捐贈的公共設施?!坝洃浿?,以前一到天黑,村中聘請的路燈管理員就抬出梯子,逐一點燃村道兩旁的路燈,方便村民出行?!眲㈤_枝說,沙涌村以前的村道、煤油路燈、救火車等公共設施,都是先施公司置辦的。

臨近9月,沙涌幼兒園將迎來新一屆的學生,以馬應彪孫子馬健源命名的馬健源基金會也完成了一年一度獎勵沙涌優(yōu)秀學子款項的發(fā)放?!爸挥屑依镉猩蠈W的孩子,每年可獲得學習補助;考上重點大學的學生,獎勵一筆可觀的獎金。”劉開枝說,馬應彪后人多年以來持續(xù)接力主持基金會運營,令沙涌村村民受惠。

僑村新貌

“沙恒竹上”聯(lián)動整體提升

一條細窄的東坑涌蜿蜒流過,把“沙恒竹上”4個村落串連在一起。沿著東坑涌再往前走,繞過幾個巷子,村內雨污分流管道工程正在實施,路面圍蔽開挖,村內一派如火如荼的基建場景?!跋Mㄟ^污水治理,能夠改善歷史僑房周邊的水污染,在保護僑房的同時,留住文化的根,守住家鄉(xiāng)的文化底色?!瘪R杰良說,沙涌村正著力打造中山特色精品示范村,“沙恒竹上”地緣相近,都擁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實施區(qū)域聯(lián)動,以更新促保護,是實施整體提升的核心關鍵思路。

沙涌村與恒美村一墻之隔的街心公園,有兩個對稱的猶如馬眼的凹陷圓形景觀設計,看起來非常特別。“這個位置原來是沙涌村兩個風水塘的位置,在推進鄉(xiāng)村振興建設過程中,我們覺得水塘藏污納垢,容易堆積垃圾、滋生蚊蟲,決定把塘填平,請設計師進行景觀設計?!瘪R杰良表示,街心公園的景觀設計參考了原來“孖塘”的元素,有象征意義,同時也與周圍環(huán)境相融合。昔日“臭水塘”,搖身一變成為沙涌村一景,為村民營造休閑娛樂公共空間。

今年2月,由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郭謙、同濟規(guī)劃設計院高級規(guī)劃師王瑾等專家組成的專家團隊曾就沙涌村歷史文化街區(qū)改造提升進行交流。專家團隊表示,沙涌村傳統(tǒng)文化歷史建筑物有著量大、多樣性、集聚、精美、原真性、完整性等特征,是極為稀缺的文化資源。目前,南區(qū)街道已深入規(guī)劃“沙恒竹上”歷史文化街區(qū),加快修繕沙涌學校、南源堂等歷史建筑,推動沙涌學校打造“香山書房”,以馬公紀念堂為主陣地,打造百貨文化主題公園,全面提升周邊環(huán)境。

5A級旅游景區(qū)藍圖激活老街區(qū)

此行最后一站,重回南寶大街,探訪正在修繕中的沙涌學校。一份《沙涌經聯(lián)社特色精品示范村》方案已繪就沙涌村未來藍圖:2022年展現(xiàn)公社片區(qū),2023年展示沙涌文創(chuàng)公園、展現(xiàn)南寶大街,2024年展示馬公紀念公園5A級景區(qū)。其中,沙涌學校周邊的整治升級改造是近期要展現(xiàn)公社片區(qū)的核心內容。

沙涌學校1932年落成,由馬應彪等愛國華僑集資籌建,是沙涌村最早期華僑捐資建校辦學的僑產,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用作人民公社辦公樓,具有獨特歷史價值。作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沙涌學校于2012年成為中山市不可移動文物?,F(xiàn)場看到,沙涌學校的修繕已進入尾聲,緊挨沙涌學校的公社禮堂,尚處于荒廢空置狀態(tài),其修繕、加固工作也提上議事日程。

隨著村內環(huán)境和人文景觀環(huán)境改善,一些出外打拼的年輕人返回沙涌,希望為沙涌鄉(xiāng)村振興出一分力。沙涌村現(xiàn)存僑房93座,已有11座僑房被活化利用,改造成茶莊、私房菜館等現(xiàn)代服務設施。以長興街為僑房活化利用示范區(qū),將采取“政府代管-統(tǒng)一整修-統(tǒng)一運營”的活化策略。

專家訪談

暨南大學華僑史研究專家張應龍

沙涌華僑文化保育要圍繞“商”字做文章

◎記者:擁有豐富的歷史人文、華僑資源是沙涌村的優(yōu)勢, 你認為接下來沙涌村應該怎樣進一步挖掘,保護利用好這些歷史文化資源?

●張應龍:孫中山大力提倡“敢為天下先”的進取精神,以馬應彪為首的四大百貨創(chuàng)始人就是在這種創(chuàng)新精神的支撐下從香山走出來的。這種先僑精神放到今天仍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馬應彪興建的婦兒院,應該是中國第一所現(xiàn)代化的村級婦幼保健院。當時中國鄉(xiāng)村還沒有婦兒院的概念,馬應彪最先把這種現(xiàn)代西方醫(yī)學文明輸入到鄉(xiāng)村來。我們今天實施鄉(xiāng)村振興的戰(zhàn)略,具體要提升振興什么?重點就是鄉(xiāng)村文明水平的提升。這對我們傳承愛國華僑精神,講好華僑故事有啟迪的意義。

那么如何繼承和發(fā)揚這種華僑精神?我認為可以從豐富的民俗文化入手。沙涌村的文昌誕、重陽千叟宴、中秋節(jié)扎花燈等民俗活動,在鄉(xiāng)村振興的文化建設中將是重要的亮點。我們一方面要關注華僑文化對于鄉(xiāng)村民俗、生活習慣細節(jié)的滲透,另一方面也要了解華僑華人在海外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中山華僑在海外傳承的中國文化其實就是中山僑鄉(xiāng)的民俗文化。把沙涌村的民俗文化活化起來,不但可以塑造沙涌不一樣的僑鄉(xiāng)文化特色,而且也可以助力海外僑胞記住鄉(xiāng)愁。

◎記者:目前中山在深入推進文化興城的建設,對于“華僑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活化利用”方面,能不能給我們一些建議?

●張應龍:作為“中國百貨業(yè)之父”馬應彪故里,沙涌村的華僑文化資源非常豐厚。除了現(xiàn)存的僑房外,還擁有很重要的華僑文化平臺載體,我們可以結合僑村的文化特色和“四大百貨”經營理念,圍繞“商”字做文章。現(xiàn)在各地都在搞文創(chuàng)經濟,發(fā)展文創(chuàng)產業(yè),我們要想在千篇一律的奶茶店中突圍,必須擁有別人無法復制的特點。我認為,沙涌村可以打造民國風情商業(yè)街,主打“四大百貨”元素,再現(xiàn)馬應彪率先倡導的“不二價”理念,里面有穿旗袍的女售貨員,售賣小吃、特產,營造身臨其境的旅游體驗,讓游客穿越時空,感受當年領導中國商業(yè)新潮流的“公司文化”。

沙涌村作為重點僑鄉(xiāng),華僑文化深厚。目前沙涌村在活化華僑歷史文化資源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很大成績。在這里,我覺得要進一步結合沙涌村的優(yōu)勢,利用僑房資源,挖掘華僑家族故事,重點建設若干個華僑家庭博物館,讓沙涌的華僑文化歷史脈動起來,放出異彩。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中山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被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山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中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中山網聯(lián)系。
聯(lián)系人:陳小姐(電話: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