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頻道
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 把教育融入生活實踐
中山市“五育”綜合實踐活動現場會舉行,全市近400名師生參加實踐活動
發(fā)布時間:2023-03-23 來源:中山日報


   板芙鎮(zhèn)芙蓉學校的學生在里溪村勞動實踐田體驗插秧。


   市一中學子在里溪香山書房舉行讀書分享會。


   定向越野比賽在美麗的里溪村進行。


   中山紀中學生在“里溪大課堂”上德育實踐課。


   湖州小學學生在陶藝轉盤前為作品塑形。


   實驗小學學生在里溪村上廚藝展示勞動實踐課。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月22日,中山市“五育”綜合實踐活動現場會暨“紀中里溪大課堂”“中山紀念中學定向越野入選國家隊運動員訓練基地”掛牌儀式在位于板芙鎮(zhèn)里溪村的中山市“五育”綜合實踐基地舉行。據統計,共有近400名師生參加了本次實踐活動。

在“紅色記憶庫”上“五育”綜合實踐課

體育實踐課上,隨著鳴笛聲響,“尋找美麗中華 走進中山里溪”定向越野挑戰(zhàn)賽正式啟動,身穿紅色運動服的學生們向里溪村各處跑去。跟隨著學生奔跑的腳步,記者也一同“打卡”了里溪村特色景點:“里溪三寶”開村古井、鎮(zhèn)村屋仔樹、華帝古廟、百年雌雄樟樹、里溪村鯉魚池、里溪古道石板街、里溪香山書房、環(huán)山風光徑、露營基地……在運動鍛煉中感受歷史與自然。

當奔跑的腳步途經里溪香山書房,里面?zhèn)鱽憩槵槙暎幸恢械膶W子正在開展閱讀實踐課。在翠綠環(huán)繞的里溪香山書房,學生們以師生共讀一本書的形式,進行“閱讀·悅讀”讀書分享會,品讀月角詩廊詩詞之美;在臺階閱讀區(qū)感受書本帶來的快樂。

在里溪糧食展覽館廣場,陣陣飯香吸引活動嘉賓駐足。中山市實驗小學學生正在開展“勞動筑夢,強國有我”廚藝展示勞動實踐課。套上圍裙,戴上口罩,拿起鍋鏟炒起菜,學生們紛紛化身為小廚師,一道道精美點心、可口農家菜新鮮出鍋; 在勞動實踐田,板芙芙蓉學校的學生們在老師帶領下,挽起褲管彎下腰,將嫩綠的秧苗插入水田里;走進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大盛陶藝,湖州小學學生有的在工作室內創(chuàng)作沙畫,有的坐在陶藝轉盤前為作品塑形,有的利用陶土、黏土捏出造型各異的擺件和杯子。在這堂勞動實踐課上,學生們可以盡情體驗陶藝、沙畫、剪紙、扎染、絨花制作、刺繡等手工創(chuàng)作。

途經“里溪三寶”,記者發(fā)現中山紀念中學美術社團的學生們正在開展文化育人“手繪大美里溪”美術寫生課,將里溪村的自然風光、紅色文化、非遺文化畫在紙上。學生們專心作畫的場景也成了里溪的一道風景?!斑@些學生并不全是美術特長生,大部分都是熱愛美術而加入了社團。最近我們學校推出的各種‘紀中文創(chuàng)’產品,深受學生與校友喜愛,都是學生們自主創(chuàng)作的?!敝猩郊o念中學校長林加良說。

來到里溪糧食展覽館,紀中“里溪大課堂”正在進行德育實踐課。紀中學子深入學習里溪村這座“紅色記憶庫”的“小崗村范本”“聯產到勞”“鄉(xiāng)村振興改革”等內容,開展了一堂生動的“敢為人先”創(chuàng)新奮斗班會課。林加良表示,紀中將充分挖掘、整合“紀中與里溪”的教育資源,以“文化育人”為邏輯起點,以勞動實踐為主線,構建“德育為先,五育融合”課程體系,積極開發(fā)“紅色之光”“閱讀之悅”“運動之魅”“自然之美”“勞動之榮”等系列特色實踐課,打造“紀中‘里溪大課堂’”品牌,讓第二課堂有效反哺第一課堂,實現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有機融合。

教育名家點贊中山市“五育”綜合實踐基地

3月22日,中國當代教育名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吳穎民來到里溪。他參觀了里溪的香山書房、屋仔樹廣場、糧食展覽館禮堂等“打卡點”,還觀摩了學生們的德育、閱讀、體育、美育以及勞動等五個主題的實踐課。

吳穎民告訴記者,“五育”基地的建設應是多功能的,基地能夠滿足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要求。他認為,在戰(zhàn)爭年代,里溪是革命老區(qū);在社會主義建設時代,里溪是改革先行者,這基地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

“里溪也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樣板,能讓孩子們更好了解中國社會、了解現代化,了解新農村建設?!眳欠f民說:“里溪是純粹的‘自然村’,擁有美好的自然風光,里溪也是鄉(xiāng)村振興的成果展示,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功能齊全的‘育人’現場?!?/p>

“建立五育并舉的綜合實踐基地,是推動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一個重大舉措。中山市舉辦這樣的現場會,體現了中山市委、市政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決心。”吳穎民說,中國社會的首要任務就是高質量發(fā)展,而高質量發(fā)展對于教育來說,首先是要有個完整的教育體系。這個教育體系不僅有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還要有社會教育。因此,教育既要辦好學校室內的小課堂,同時也要辦好社會大課堂,要讓孩子們走進農村、走進工廠、走進社會,真正了解社會對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的要求。

吳穎民對于本次活動給予高度肯定。他表示,中山市集全市之力計劃去辦若干個“五育”綜合實踐基地,這就是推動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也體現了中山市在推動教育改革方面的堅定決心。

專家訪談

學校要打開校門讓學生“走出去”

談及教育方面的“五育”并舉,作為教育名家的吳穎民說:“我們講‘五育’并舉,全面育人,要把這樣的理念、這樣的方針落到實處,就必須要有基地和載體。如果沒有基地,學校去做研學旅行或做‘五育’綜合實踐活動會很困難?!?/p>

吳穎民認為,教育的高質量發(fā)展離不開多樣化的課程體系,而建立“五育”基地,就是增加了教育的課程體系,讓學習變得更多姿多彩。他建議學校要打開校門,讓學生更多地走出校園、走出傳統的課堂,走進社會大課堂、走進“五育”綜合實踐基地。

記者 林燕英 黃靖怡 王云 文波

◆編輯:龍慧◆二審:鄭沛鋒◆三審:周亞平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中山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山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中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中山網聯系。
聯系人:陳小姐(電話: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