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荒地變身“百草園”!中山這個小區(qū)“耕”新啦
發(fā)布時間:2024-05-23 來源:中山+

5月22日,記者走進五桂山社區(qū)桂祥苑小區(qū)的“中草藥科普園”,只見在30多平方米的小園里,培育著九干菜、艾草、鬼針草、沉香樹等18種中草藥,在雨水的滋潤下,長勢正旺?!爸胁菟幙破請@”不僅可以讓大家觀賞各類藥草、學習相關知識,還可以供小區(qū)居民免費采摘使用。

五桂山社區(qū)黨支部書記盧苑表示,社區(qū)與桂祥苑小區(qū)居民和志愿者共建“中草藥科普園”,在小區(qū)營造“千年中醫(yī),本草芳華”的文化氛圍,同時引導廣大黨員群眾積極參與社區(qū)基層治理,為綠美中山生態(tài)建設貢獻力量。

攜手共建

讓“荒地”變“寶地”

“這里原本是一塊荒地,雜草叢生,日子久了,亂堆亂放現象越發(fā)嚴重,垃圾也越來越多,大家都避之不及?!惫鹣樵沸^(qū)居民古女士回憶稱,在五桂山社區(qū)的牽頭下,這塊荒地變身“中草藥科普園”?!跋襁@個九干菜,我們客家人用來煲湯喝,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惫排空f。

五桂山社區(qū)桂祥苑小區(qū)的“中草藥科普園”。記者 易承樂 攝

五桂山街道群山環(huán)繞,屬于亞熱帶氣候,適合中草藥生長,因而這里的中草藥資源頗為豐富。盧苑介紹,“我們結合五桂山客家人喜用中草藥的特點,與居民交流討論,確定了在社區(qū)周邊‘就地取材’找些中草藥進行移植,共建科普園的想法。我們在每一種藥材上都標注了名稱、功效、二維碼等信息,方便更多人了解中草藥知識。”很快,這一想法變成現實,大約一個月前,五桂山社區(qū)黨支部組織黨員、居民群眾和社區(qū)志愿者等共同打造“中草藥科普園”。

每一種藥材上都標注了名稱、功效、二維碼等信息。記者 易承樂 攝

記者看到,與“中草藥科普園”一路之隔,是一排充滿五桂山元素的特色墻繪,創(chuàng)作內容包括客家美食、五桂山特產、五桂山風光等,色彩豐富,呈現出五桂山人民對美麗鄉(xiāng)村的期望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墻繪下面的土壤正在翻新整理,“我們計劃將這里的閑置土地打造成‘共享菜園’供居民認領耕種,可以種上各種各樣的瓜果蔬菜,方便居民食用?!北R苑說。

充滿五桂山元素的特色墻繪。記者 易承樂 攝

以社區(qū)發(fā)展治理
繪就居民幸福底色

桂祥苑小區(qū)的變化,是五桂山社區(qū)堅持黨建引領推進社區(qū)發(fā)展治理的縮影。在五桂山社區(qū),黨員志愿者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社區(qū)居民和志愿者積極參與,進一步激發(fā)了居民參與自治共治。

據了解,五桂山社區(qū)目前管轄領東上筑、陽光翠苑、瀧珀等17個居民小區(qū),戶籍居民3600人,常住人口10000多人。近年來,五桂山社區(qū)認真落實上級關于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平安社區(qū)的工作部署,抓緊抓實社區(qū)“大黨委”建設,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有效模式,努力構建以社區(qū)黨組織為核心,駐點團隊、共建單位等共同參與的“一核多元”基層治理新格局。

5月21日下午,盧苑和社區(qū)工作人員走進瀧珀樓盤開展日常走訪工作,聽取廣大業(yè)主和物業(yè)方的意見和想法。在該樓盤的黨建書吧,負責該樓盤黨建工作的黃經理介紹:“這里居住著不少黨員,很多圖書都是他們捐贈的,我們也會不定期開展一些活動,黨員的參與度很高。我們希望把這里作為一個黨建陣地,引領基層治理?!?/p>

談及下一步工作計劃,盧苑表示,今后將扎實推進社區(qū)“網格化管理”,探索居民小區(qū)“樓棟長制”,不斷夯實社區(qū)治理群眾基礎,做細做實社區(qū)治理工作,提升居民幸福感。

記者 張倩 通訊員 宋欣妮

◆編輯:龍慧◆二審:陳吉春◆三審:周亞平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中山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山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中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中山網聯系。
聯系人:陳小姐(電話: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