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尋味中山 >> 正文
饞了饞了!中山秋季限定美味已上線~
發(fā)布時間:2024-10-21 來源:文旅中山

秋天到,貼秋膘

一大波美食正在來的路上

文旅君精心收集了秋季必嘗的美味

盡情品味過這些佳肴

才算真正擁抱了完整的秋天~

中山

這座得天獨厚的美食之城

毗鄰西江水,依托五桂山

山珍海味一應俱全

食材種類繁多

令人目不暇接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探尋

中山秋季的美食之旅吧!

南朗蟹

秋季的美食“頂流”

在中山,秋天可能會遲到,但美味的南朗蟹永遠不會缺席!

橫門靠近大海,水產豐富多樣,其中橫門水蟹以其清淡清甜、肉質嫩滑、蟹膏香軟而享譽中山乃至全省。

它個頭不大,可用陶缽盛之,廚師在水蟹底下放些白菜絲和白蘿卜絲,然后將其清蒸。

出鍋后,蟹身呈淡金黃色,陶缽內盛滿鮮美的汁液,令人食指大動。

崖口大水蟹鮮甜無比,最地道的吃法竟然是吸管嘬!

浸過咸淡水的水蟹肉質結實、自帶咸鮮,簡單的清蒸便讓人欲罷不能。

此外,水蟹粥也是不可錯過的美味。

崖口還盛產肥美的“黃油蟹”,得天獨厚的生長環(huán)境,殼薄肉多,享譽珠三角。

推薦食店

小欖菊花宴

品味秋天的雅致

在中山小欖,賞菊品菊的歷史悠久,食用菊花的飲食文化也源遠流長。

借花之名,以花入宴。在“吃菊”這件事上,小欖街坊可以說是花盡了心思。

菊花魚球、菊花肉、菊花水欖、菊花酒、菊花八寶飯等各色菊花菜式令人目不暇接,已然成為小欖美食的一大亮點。

美食都是以小欖本地的食用菊花為原料,配以各種食材精心制作而成,形成了獨特的地方傳統(tǒng)飲食習俗。

宴席菜是中山菜的一大特色。僅僅是在小欖鎮(zhèn),可以擺出逾100席的大型餐廳便有十來家。每年11月,當?shù)厝硕家e辦菊花宴。

在金秋時節(jié),盡情品嘗這些菊花美食,無疑是小欖菊花文化中的一大亮點。

推薦餐廳

脆肉鯇

蠶豆魔法下的美味

在中山,有一則關于脆肉鯇的傳說。上世紀80年代,東升有人因蠶豆滯銷而將其賣給養(yǎng)魚人做飼料。

幾個月后,人們發(fā)現(xiàn)魚塘里的草魚肉質變得結實爽脆、耐煮不爛,且肉味清香可口。原來是蠶豆改變了魚肉的質地,于是人們稱這種魚為“脆肉鯇”。

在秋天,鯇魚正肥美。10斤左右的大魚,被老饕認定為“標準尺寸”。

脆肉鯇最廣為流傳的做法是打邊爐。在菌湯或雞湯中將肥美的魚腩涮上幾下,蘸上特制的醬料,頓時感受到一種彈牙的美妙口感。

除了打邊爐,中山人精湛的廚藝還讓脆肉鯇變幻出各種吃法,如濃湯脆肉鯇面、紅燒脆肉鯇魚腩、豉汁蒸魚腩等,每一道都能開啟味覺的神秘大門。

推薦餐廳

神灣禾蟲

老饕們都愛的極致鮮味

禾蟲的鮮美,讓你吃過一次,就再也忘不了!

禾蟲為水生軟體動物,因在早晚兩造水稻孕穗揚花時破土而出,故得禾蟲之名。

“敢吃蟲,才能成龍”就像一句鐫刻在舌尖上的諺語,缽仔生焗禾蟲、禾蟲焗蛋、生炒禾蟲、禾蟲煲蓮藕眉豆湯等菜肴就是禾蟲物語最好的注腳。

禾蟲腸粉你吃過嗎?

瓦缽焗禾蟲,是對禾蟲的最高級尊重。特別的外形,卻擁有極致的芬芳,強烈的反差讓人對禾蟲更加欲罷不能。一年當中禾蟲最肥美的時候到了,怎么可以錯過?

推薦餐廳

黃圃臘腸煲仔飯

臘味江湖的集大成者

黃圃人的臘味制作技藝堪稱一絕,從臘潤腸、臘肉到臘鴨、臘魚……堪稱臘味江湖集大成者,甚至還被列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黃圃亦是中國最大的廣式臘味生產基地。

在當?shù)兀诸^巷尾里藏著數(shù)不清的臘味店,飄著臘味香。而黃圃人的最高禮遇,便是一頓豐盛的“臘味九大簋”。

其中,臘腸煲仔飯更是不可或缺的主食。肥而不膩、味濃而口感清爽的臘腸,切片碼齊,放在白米飯上蒸熟,常能獨占家常餐桌的C位。

粗陶砂鍋保溫效果強,開蓋之后,融合的臘香,混合著微焦的米香,讓人欲罷不能。

在品嘗這道美食的同時,也能深深感受到黃圃人對美食的熱愛與匠心獨運。

推薦餐廳

三鄉(xiāng)塘敢蘿卜

秋冬滋補的佳選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每到秋冬,中山人的餐桌上一定少不了蘿卜。

塘敢蘿卜以其獨特的口感和滋補功效而備受推崇。

這種蘿卜沒有普通白蘿卜的辛辣苦澀味,而是帶有一種清甜的味道。

將其與鯽魚一同煲湯,混合了蘿卜和魚的清甜味道,實乃秋冬滋補的絕佳之選。

此外,腌制蘿卜片、銀湖蘿卜丸、蘿卜鮮切鹽漬爆炒、酥炸塘敢蘿卜等做法也各具特色,讓人品味到蘿卜的多樣美味。

而塘敢蘿卜角仔更是將蘿卜的美味發(fā)揮到極致,一口咬下去,滿口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干飯人,還等什么?

快來中山嘗鮮啊~

◆編輯:龍慧◆二審:陳吉春◆三審:周亞平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中山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被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中山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網未注明“來源”為“中山日報”、“中山商報”、“中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中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中山網聯(lián)系。
聯(lián)系人:陳小姐(電話:0760-88238276)。